2014年的白酒市場,有人說是低迷與調整,有人說是挑戰與機遇,而對于四特酒有限責任公司來說,則是用變革的力量贏得驕人的業績:江西大本營市場的“霸主”地位得到鞏固;福建、河南、江蘇、湖南、湖北等地的“大江西版塊”市場穩住局面,企穩向好;北方市場點面結合、南北聯動、扎實推進。2014年,四特中高端白酒銷量雖然同樣受行業大環境變化的影響,但總體銷量依然保持了10%的正向增長,成為全國少數幾家銷售額沒有下滑的白酒企業。
逆勢增長,并非偶然。推動逆勢增長的力量來自哪里四特酒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廖昶認為:“面對行業的深度和廣度調整,白酒企業不能僅靠新產品開發、銷售渠道開拓等策略調整進行應對,而應該從更深層次的機制變革、創新驅動等方面入手,從根本上尋求突破。這種根本性的突破就是變革的力量。”
深度變革,
優化機制激發活力
《華夏酒報》記者調查發現,近幾年,變革的力量始終是四特發展的“引擎”和破解市場變局的“密碼”。
從2012年開始,國家依次展開了整治“三公消費”、軍隊“禁酒令”、強力反腐等贏得民心的政治舉措,使社會風氣為之一新。在此過程中,白酒企業由于在行業高速發展期,過多依賴政商務消費,畸形發展中高端產品,以致銷量受到巨大影響。在白酒市場“寒冬”來臨之時,有的白酒企業顯得“手忙腳亂”、有的“一籌莫展”、有的“有備而來”……
在前不久四特召開的全國重點經銷商大會上,廖昶如此解讀了這一現象,他說:“國家系列政策的實施,短期看對白酒行業確實有較大影響,但從長遠看,實際上是將白酒行業積累的系統風險和積累的供需矛盾提前釋放,給行業爭取了寶貴的調整時間。因此,我們要慶幸有這樣的調整機會,讓白酒行業重回正常發展軌道。再也不能抱有僥幸心理,寄希望于重回依靠政商務消費來獲得市場的高速發展,而是要以創新的思維、變革的行動,應對新的挑戰、新的機遇,在新常態下求發展。”
寒冬面前有春意,這是四特“求真務實、從容久遠”經營哲學長期踐行的結果。相對于行業內其他企業,四特在各方面的變革一直沒有停步,并走在行業前列。當2012年四特酒銷售收入突破50億元后,四特的決策層就以戰略眼光洞察白酒市場變局,強力推行了一系列關鍵而深度變革:
一是推行兩個優化,對四特員工隊伍進行優化,對四特的經銷商隊伍進行優化;
二是提升管理基礎,包括推行全面計劃預算、企業文化體系與績效考核體系再造、ERPNC系統項目推進、供應商全面招標等;
三是提升、改造基礎設施設備,包括四特科技工業城全面建成投產、老廠區基礎管網改造、包裝二車間現代化改造、先進研發設備引進等。基礎設施設備提升改造的完成,使四特擁有很多在國內同行業中較為先進的科研技術和生產設備,如冷凍提純技術、自動化勾調系統等,幫助四特實現產品質量的嚴格控制,使其完全符合國家食品安全的要求。
四是調整“四化”營銷指導思想。早在多年前,四特公司就確定渠道扁平化、網絡密實化、產品結構層面化、營銷體系誠信化的“四化”營銷基本策略。隨著四特銷售規模的不斷擴大,尤其是品牌力的不斷提升,他們適時將“四化”原則變為:品牌美譽化、渠道扁平網絡密實化、結構層面化、體系誠信化。他們在執行中不斷將其外延加寬、內涵加厚。如體系誠信化中的體系,不單只是營銷體系,還包括采購體系、生產體系、質量控制體系、財務體系等整個服務體系都要保持誠信化。
以上一系列強有力的變革,使四特公司在組織效能、團隊執行力和服務力、生產效率、經銷商結構等方面均發生了新變化,有了新提升,為公司上下攻堅克難提供了信念支撐與力量保證。從而在2014年白酒行業普遍下滑的情況下,使公司取得了正向增長10%的驕人業績。
創新驅動,促進傳統產業升級
在四特酒公司2013年大事記中,記者看到有關科技創新成果的記載占到90%,一批科研項目獲得全國、全省科技大獎或國家發明專利,可謂“幾度耕耘,一朝收獲”。這些創新成果,有效驅動了四特經濟效益的穩健增長。
2012年9月20日,“特香型酒窖泥的培養及應用”項目通過省級科技計劃項目成果鑒定,該項研究首次揭示特香型酒窖泥培養過程微生物數量和種群變化規律,填補了國內特香型窖泥研究的空白,被確認為江西省科學技術成果。
2013年1月1日,四特酒公司被評為江西省首批創新型企業。
2013年5月10日,四特酒公司“特香型大曲制曲工藝中防止青霉菌污染的方法”項目榮獲國家發明專利,實現了發明專利道路上的“零”突破。
2013年8月12日,四特酒公司東方韻系列酒獲國家“綠色食品”認證。
2013年12月23日,四特酒公司第三次榮獲國家發明專利,即“酒槽中可發酵性淀粉酶水解測定方法”項目獲得國家發明專利。
……
廖昶在接受《華夏酒報》記者采訪時說,從全國經濟形勢來看,目前正進入經濟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的新時期,在這種情況下,經濟要想穩速前行,必須依靠創新驅動。對于傳統白酒行業而言,科技創新更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永恒動力,傳統產業要生存、要發展,必須堅持科技驅動,實現質的飛躍。
《華夏酒報》記者了解到,近幾年來,四特公司在科研戰略安排上始終堅持有序展開,將科研團隊更有效地組織起來,加強科技研發及創新工作,用先進科學技術指導生產,將先進科學技術應用于生產,同時在生產過程中不斷檢驗新技術所轉化的生產力,實現科技與生產的良性互動。四特的科技創新工作主要體現在:
構建企業“專家庫”,鼓勵科研攀高峰。公司本著“科學發展,以人為本,厚德載物”的理念,實施人才工程,堅持內部培養與對外引進相結合、專業技術人員與工人技術骨干相結合的原則,打造了一支實力雄厚的技術團隊,從人才結構上保證了科技創新的開展。公司還配套出臺了技術創新獎勵辦法、科研人員創新環境建設等政策,極大調動了科研技術人員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鼓勵科研團隊向科學技術高峰攀登。
注重標準化體系建設,掌握特香型標準話語權。繼2011年特香型白酒分技術委員會正式落戶四特酒公司后,四特酒公司又成立了江西省特香型白酒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兩年來多項研究成果相繼完成。四特酒完全擁有了屬于自己的標準體系,掌握了未來競爭話語權。
搭建科技創新平臺,以科研項目促發展。近兩年來,四特酒公司先后成為江西省創新型試點企業、江西省循環經濟試點單位和江西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這些科技創新平臺的搭建,使四特酒公司在產品研發、釀造及大曲微生物、白酒釀造發酵理論等研究方面的技術水平邁入了行業先進行列。尤其是研究中心完成的“特”型大曲微生物及其酶系對“特”型酒風格風味影響研究項目獲得國家級科學技術獎,研究成果達到國內行業領先水平;江西省火炬計劃項目《特香型酒窖泥的培養和應用》于2012年9月通過鑒定,填補了國內特香型窖泥研究的空白。
咬定質量,打造健康發展企業
廖昶認為,一瓶白酒是具有多種屬性的,包括食品屬性、社交屬性、文化屬性、藝術屬性、商業屬性等,在這眾多的屬性之中,使用屬性是最根本的,是其他屬性得以實現的基礎,也是產品是否具有使用價值的關鍵。
近幾年來,四特酒公司一直堅守這種科學的“屬性觀”,將酒的食品屬性放在首位,不跟風、不炒做。而在其他屬性展示方面,四特也本著求真務實的原則,誠信展示,讓每一瓶酒都能體現“物有所值”或者“物超所值”。
“讓傳統的更傳統,文章來源華夏酒報讓現代的更現代”是廖昶辨證的、科學的質量觀。即一方面酒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白酒的香型、口感代表著中國獨特的酒文化,在數千年以來的傳承中蘊含著華夏文明的精髓。白酒企業要堅守白酒的傳統釀造工藝流程和香型特點,保證傳統白酒的卓越品質,這是讓傳統的更傳統;另一方面,企業要發展,就必須創新,要積極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在遵循傳統釀造工藝的同時提高生產率,降低消耗,保證產品品質不縮水,這是讓現代的更現代。
為此,四特酒公司建立健全了一整套嚴格有效的產品質量監控系統,按照“既符合國際質量標準,又適合企業實際需要”的原則編寫了員工手冊、崗位責任要求、崗位職責與權限、質量手冊等,制定了一系列內部質量管理制度。
除了加強內部管控以外,四特公司還非常注重外部的質量把控,強調從原材料入廠到產品到達銷售終端的全鏈條品質控制。制定了進貨查驗、供應商末位淘汰和產品追溯等制度,規定所有原料、輔料、包裝材料只有在經過進廠檢驗后方可進入生產環節,保證了四特酒的傳統釀造工藝更加趨于完美。因而即使在白酒寒冬到來之時,廣大消費者對四特酒的喜好和信賴也沒有發生動搖,保持了良好的市場態勢。
2014年12月中旬,記者到海南出差,在海口動車東站廣場附近見到一家四特專賣店。記者利用候車時間,與專賣店老板聊了一會。老板告訴記者,他經銷四特酒4年多,生意一年比一年好,目前海南已進入旅游旺季,銷售額比往常增加了兩成。說話間,店里進來一位60多歲的老漢,他直奔貨架選購了兩瓶“青龍四特酒”。老漢說,他的老家在廣東,姓祁,1988年海南建省時來海口工作,當時因只身一人來到海口,常以酒解悶,一次朋友飯局,他偶嘗四特酒,此后的20多年便與四特酒結下不解之緣。祁老漢告訴記者,他從十幾元到百余元的四特酒都喝過,雖是價格有所差別,但口感、風味幾乎沒有出入,入口綿軟、香氣怡人。當祁老漢知道記者在《華夏酒報》工作后,他說:“記者同志,請你轉告四特酒廠的領導,繼續這樣干,走自己的路,別跟風,實實在在地給老百姓多生產價格能接受、酒的味道好、喝了不傷身的好酒。”
祁老漢,當你看到這篇報道的時候,你的委托記者已經轉達到了……
地址: 江西省樟樹市藥都北大道11號 聯系電話: 400-1117-999
Copyright ? 2009-2013 四特酒有限責任公司版權所有 贛公網安備36098202000123 贛ICP備05003994號-1